霞浦“虫念”肉
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,大雪的意思是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,天气也更冷了。在这个季节,霞浦沙江镇的渔民正忙着在海边采收一种滩涂上的小生物,它的学名叫寻氏肌蛤,也称海瓜子,当地人叫它虫念肉。大雪前后是寻氏肌蛤最肥美的季节,到了冬至之后,它会繁衍下一代,然后爆壳而亡。
沙江人采食海虫念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,由于海虫念的产量少,经济价值高,在当年,这里的人们为了种植采收海虫念,起了不少的纷争。
光绪三十三年,为了平息这些纷争,乡里人共同商议,种植采收海虫念由集体统一管理,并在码头上立了一块“海虫念乡禁”的石碑,成为这里的乡规民约,世代相传。
霞浦的沙江镇背山面海,地势宽阔平坦,东临福宁湾,南隔东吾洋,西影坡头港,滩涂面积有六万多亩。在这一望无垠的滩涂上,盛产着一种当地人称为“虫念”肉的小生物,“虫念”肉的学名叫寻氏肌蛤,也称海瓜子,不仅味道鲜美,而且营养价值很高。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铁、钙等多种营养成分,具有调节血脂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、平咳喘等功效 。
每当退潮的时候,当地的渔民陈师傅会带着采“虫念”的工具到滩涂上收割海“虫念”。海“虫念”的个体小,靠细小的根固定在海滩上,采收海“虫念”时需用专用的“虫念”刀在海滩上将海“虫念”的根割断,连着淤泥一块剥下来。不一会,筐里就装满了带着海“虫念”的淤泥,陈师傅用脚在筐中不停的搅拌。清理掉一部分淤泥之后,陈师傅把海“虫念”放在泥橇上,运到岸边做进一步的处理。在溪水中洗净了淤泥之后,用当地人发明的“虫念”搅,搅动筐中的海“虫念”,把海“虫念”上的根分离出来。
小小的海“虫念”如果就这么煮着吃,没有多少肉而且吃起来很麻烦,智慧的人们在几百年前就琢磨出吃它的方法。他们先将清洗好的海“虫念”倒入锅中,用旺火煮熟,再用筛子筛“虫念”肉,使海“虫念”的壳和肉分离。即便是这样,仍然有不少的壳混杂在当中。煮海“虫念”的师傅把筛好的“虫念”肉倒回装有“虫念”肉汤的缸中,用竹篱不停的搅拌,使海“虫念”的壳和肉继续分离。不一会,壳就沉下去了,而肉则浮在汤上。捞起这些“虫念”肉沥干,就可以拿到市场上销售了。
经过这么多道工序才出炉的美味,自然成为食客们的首选。随便您怎么煮,这些“虫念” 肉在唇齿之间留下的是满满的鲜美味道,令人回味无穷!